“家人們家人們,感謝大家來到我的直播間。秭歸臍橙品質一流,水分充足、容易化渣……”11月8日上午10時,秭歸縣郭家壩鎮王家嶺村橘農周功壽準時上線,開啟田園直播模式。
67歲的他聲音洪亮、語言幽默,受到網友喜愛。短短幾天時間,就將1000多箱臍橙賣到了全國各地。“這要感謝政府推進的快遞進村,讓我在家門就能把橙子寄出去。”周功壽說。
秭歸地處三峽庫區,是臍橙優質產區,全縣臍橙種植面積40萬畝,年產量達100萬噸,綜合產值200億元。為了讓臍橙走出大山,該縣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、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結合調研重心下沉,以打通農村寄遞物流兩個“一公里”為目標,完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建設,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渠道。
調研過程中,相關部門實地走訪了12個鄉鎮、105個村、14家寄遞物流企業,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電商的興起,寄遞物流已經成為了全縣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2022年全縣郵政業務量達到1186.56萬件,投遞量1012.56萬件,全縣寄遞物流需求旺盛。但巨大需求的背后卻是,受自然條件限制,鄉鎮物流時效低,鄉村投遞成本高,偏遠地區更是“快遞”變“慢遞”,無法滿足群眾對高效寄遞物流的需求。“門前便利寄、快遞進村拿”成為群眾對寄遞物流最大的期許,也是秭歸臍橙等優質農副產品走出鄉村最迫切的需求。
面對群眾的需求,該縣積極響應,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、分管領導具體負責、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政府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,建立縣農業農村、交通運輸、郵政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,組建工作專班推動農村寄遞物流高質量發展。相繼出臺《秭歸縣推進“快遞進村”實施方案》《秭歸縣打通農村寄遞物流“最初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試點工作實施方案》《秭歸縣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》,按照全域規劃、融合功能、有序推進的思路,有計劃、有步驟、分階段推進寄遞物流體系建設。
該縣還積極爭取政策支持,加強行政引導,出臺政策激勵,整合交通運輸、科技經信、鄉村振興、郵政等部門資金500余萬元,用于支持農村交通物流、客運補助、電子商務、站點升級、示范點建設等。同時,充分發揮考核導向作用,將“快遞進村”實施情況納入鄉鎮年度綜合目標考評范疇,形成同題共答。
目前,該縣已構建起“1+12+167”物流網絡體系,以1個縣級寄遞物流共同配送中心為核心,建設12個鄉鎮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,掛牌167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,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全覆蓋,寄遞物流實現融合發展。
同時,秭歸大力推廣“1234”的進村模式,即“一個主體負責”,整合三通一達極兔派件,從縣快遞分揀倉庫到村服務網點,由一個主體提供服務;“兩家協同推進”,村級網點標準化建設由該縣物流中心負責,利用財政資金給予硬件支持,規范化運營由縣級快遞公司負責,開展業務指導和上網備案;“三種方式進村”,鎮級共配主體確定由一家牽頭、抱團壯大、外包第三方三種模式保障快遞進村;“四方融合發展”引導鎮級共配中心與供銷集采集配、郵政金融、商超批發結合,實現一點多能,支持村級網點穩定運行。
隨著全縣167個行政村“快遞進村”目標的實現,如今,一大批像周功壽這樣的農民,搖身一變成為了直播帶貨主播,將土特產品通過快遞物流銷往全國各地。
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黃麗